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副刊】琅琊山记游

2023-05-09 09:20 蚌埠新闻网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它的名气还来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春天的琅琊山,远远望去,以琅琊榆和醉翁榆为主要树种的山林,一些树木发出了黄绿色的嫩芽,我想“蔚然而深秀”应该是她夏日的光景吧。

顺着石板铺成的小路走上山去,一条山涧相伴其右,清冽的溪水从上而下流淌着,山涧忽宽忽窄,水底的山石也形态不一。再看那水流,随着那水底石的形状高低,顺势流向不同的方向,发出了“叮咚哗啦”丰富多变的声响,如若势差较大,又变成了宽窄高低不一的小瀑布,水的气势也随之大了起来,像一首永远也不会停奏的交响乐。左边的山坡上,一些光着的树杈向小路斜伸着,偶有桃花已落红成片,迎春的黄花多为绿叶所取代,而紫荆花正盛开着。地上绿草如茵,成片成簇地生长着一种紫色的野花,状似缩小了的一串红,叶子像野芹菜一般。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黄色、蓝色、紫色的小花,正是“野芳发而幽香”。

沿小路继续上行,一座拱形石桥横跨山涧,水从半圆形桥洞湍急而下,形成一个两三米宽的小瀑布,水声嘈杂。桥的左后方是一个简易木质凉亭,小路向左略转,进入了一个竹的清凉境界,杯口粗的竹竿直指天空,其间稀疏地生长着紫荆花,与黄绿色的竹叶相间,别有一番雅致的韵味。前方是一片大的山中湖,湖名曰醉翁潭。远望水色如绿色的翡翠,走近看湖水清澈见底,有不少的鱼儿在游动。湖的对岸有一双层四角亭,湖光亭影,美不胜收。

向右走过一座石桥,进入主路,一巨石立于路的左侧,三个红色大字“醉翁亭”非常醒目。向前走不远,主路右边有一个很大的院落,沿石阶上去,是一个陈旧的青砖青瓦的门楼,镶嵌的石匾上有“醉翁亭”三个绿色石刻宋体字,让整个门楼显得古朴而典雅。从大门而入,通过拱形门右转,便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醉翁亭了。醉翁亭是一座木质结构方形四面的翘角亭,门前后对开,门柱两边是两扇半截木雕镂空栅栏,前后门上均有黑色匾额上书“醉翁亭”三个金色大字。左右两面及前后转角,是石基上铺设的木质座椅和美人靠,与众不同的是,条椅的中间是一个固定的小茶几。醉翁亭很大,共有16根木柱支撑,亭内中间的四根黑色粗柱上均有金色题字。欧阳修亲题:“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尤未迈奚自称翁”。再看亭的上檐,用料考究的木结构材质,雕梁画扇,十分精致。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据说醉翁亭自建成以来,重修不下30次之多,周围墙上有多次重修情况记录的石刻碑文,最近一次重修于2018年。

出了醉翁亭景区,继续向山上攀行。山路转了一个大弯,水声渐远,耳边萦绕着几声鸟鸣,游人不多,路边的草从里,两只猫在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穿过匾额上写有“蔚然深秀”几个字样的拱形石洞门,就看到了一潭绿水,水面很大,这就是深秀湖了。再向上走,就到了琅琊寺景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宋朝时几次重修扩建,宋太宗赐额“开化禅寺”,后随山名改称琅琊寺。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郁密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登山应登顶,我的终极目标——南天门。从琅琊寺向右转向主路,山路渐陡,没多远,就到了登山的阶梯,顺阶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当我扶着“南天门”的石牌坊时,我的精确计数是425个台阶。南天门是琅琊山最高峰,海拔310米,拥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建筑群。坐上山顶的亭内,山风习习,刚才登山汗津津的感觉瞬间便被阵阵凉意所代替。站在山顶向远处望去,群峰以不同的形态展现自己的雄姿,山上的树木长满芽苞的枝条曲折有型,仪态万千,再过一段时间,想必是会“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了吧。

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不高、不险,却是非常的灵秀。她美不及黄山,险不及华山,她的名气和灵气都与历史和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和联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千百年来,早已为国人所熟知而传颂。因此,琅琊山特别是山中的重要景点醉翁亭早已名声大噪,成为众多人向往的地方。今日一游,果然名不虚传,受益匪浅。(作者:孟芹玲)


106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它的名气还来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春天的琅琊山,远远望去,以琅琊榆和醉翁榆为主要树种的山林,一些树木发出了黄绿色的嫩芽,我想“蔚然而深秀”应该是她夏日的光景吧。

顺着石板铺成的小路走上山去,一条山涧相伴其右,清冽的溪水从上而下流淌着,山涧忽宽忽窄,水底的山石也形态不一。再看那水流,随着那水底石的形状高低,顺势流向不同的方向,发出了“叮咚哗啦”丰富多变的声响,如若势差较大,又变成了宽窄高低不一的小瀑布,水的气势也随之大了起来,像一首永远也不会停奏的交响乐。左边的山坡上,一些光着的树杈向小路斜伸着,偶有桃花已落红成片,迎春的黄花多为绿叶所取代,而紫荆花正盛开着。地上绿草如茵,成片成簇地生长着一种紫色的野花,状似缩小了的一串红,叶子像野芹菜一般。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黄色、蓝色、紫色的小花,正是“野芳发而幽香”。

沿小路继续上行,一座拱形石桥横跨山涧,水从半圆形桥洞湍急而下,形成一个两三米宽的小瀑布,水声嘈杂。桥的左后方是一个简易木质凉亭,小路向左略转,进入了一个竹的清凉境界,杯口粗的竹竿直指天空,其间稀疏地生长着紫荆花,与黄绿色的竹叶相间,别有一番雅致的韵味。前方是一片大的山中湖,湖名曰醉翁潭。远望水色如绿色的翡翠,走近看湖水清澈见底,有不少的鱼儿在游动。湖的对岸有一双层四角亭,湖光亭影,美不胜收。

向右走过一座石桥,进入主路,一巨石立于路的左侧,三个红色大字“醉翁亭”非常醒目。向前走不远,主路右边有一个很大的院落,沿石阶上去,是一个陈旧的青砖青瓦的门楼,镶嵌的石匾上有“醉翁亭”三个绿色石刻宋体字,让整个门楼显得古朴而典雅。从大门而入,通过拱形门右转,便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醉翁亭了。醉翁亭是一座木质结构方形四面的翘角亭,门前后对开,门柱两边是两扇半截木雕镂空栅栏,前后门上均有黑色匾额上书“醉翁亭”三个金色大字。左右两面及前后转角,是石基上铺设的木质座椅和美人靠,与众不同的是,条椅的中间是一个固定的小茶几。醉翁亭很大,共有16根木柱支撑,亭内中间的四根黑色粗柱上均有金色题字。欧阳修亲题:“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尤未迈奚自称翁”。再看亭的上檐,用料考究的木结构材质,雕梁画扇,十分精致。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据说醉翁亭自建成以来,重修不下30次之多,周围墙上有多次重修情况记录的石刻碑文,最近一次重修于2018年。

出了醉翁亭景区,继续向山上攀行。山路转了一个大弯,水声渐远,耳边萦绕着几声鸟鸣,游人不多,路边的草从里,两只猫在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穿过匾额上写有“蔚然深秀”几个字样的拱形石洞门,就看到了一潭绿水,水面很大,这就是深秀湖了。再向上走,就到了琅琊寺景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宋朝时几次重修扩建,宋太宗赐额“开化禅寺”,后随山名改称琅琊寺。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郁密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登山应登顶,我的终极目标——南天门。从琅琊寺向右转向主路,山路渐陡,没多远,就到了登山的阶梯,顺阶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当我扶着“南天门”的石牌坊时,我的精确计数是425个台阶。南天门是琅琊山最高峰,海拔310米,拥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建筑群。坐上山顶的亭内,山风习习,刚才登山汗津津的感觉瞬间便被阵阵凉意所代替。站在山顶向远处望去,群峰以不同的形态展现自己的雄姿,山上的树木长满芽苞的枝条曲折有型,仪态万千,再过一段时间,想必是会“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了吧。

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不高、不险,却是非常的灵秀。她美不及黄山,险不及华山,她的名气和灵气都与历史和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和联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千百年来,早已为国人所熟知而传颂。因此,琅琊山特别是山中的重要景点醉翁亭早已名声大噪,成为众多人向往的地方。今日一游,果然名不虚传,受益匪浅。(作者:孟芹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