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经济日报》聚焦蚌埠:“十年之约”强力开局 ——浙江宁波与安徽蚌埠结对合作帮扶调查

2023-04-10 21:22 蚌埠发布客户端  

春日清晨,淮河之畔的安徽蚌埠市阳光熠熠生辉。工厂车间机器的启动声、港口起重机作业的轰鸣声、运输船启航的汽笛声不绝于耳,蚌埠这个老工业城市充满着经济活力。

在蚌埠市政府办公楼里,40岁出头的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晓华正在办公桌前忙碌工作,手边摞着一叠介绍蚌埠特色农产品的手册。原本,他应该坐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宁波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的办公室里——改变他工作轨迹的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细化落实。

  2021年12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沪苏浙8个市(区)与皖北8市的结对安排,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

  人才互动是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六共六互”重点工作的重要一项。根据帮扶方案,去年底,包括余晓华在内的20名干部从宁波到蚌埠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帮助蚌埠老工业基地搭上长三角发展的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蚌埠市也分批次选派干部赴宁波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新经验和做法。

  “目前,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明确了‘六共六互’工作方案,即战略共推、创新共进、产业共链、园区共建、资本共促、民生共享、开放互通、农品互销、文旅互融、人才互动、区县互结、商会互联。”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告诉记者。

产业共建不断提速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市有过高光时刻,但近两年工业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亟需转型突破。单纯依靠工业传统“老底片”,不足以点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城市注入新元素、新力量。“开会、研究、商讨,用心唱响甬蚌合作双城记。”陶广生表示,2022年3月8日,蚌埠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考察,围绕“六共六互”12个合作领域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拉开序幕。

  为加快推进蚌埠市承接产业转移,去年9月,宁波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框架协议》;同年11月,蚌埠市发改委与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在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上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合作园区正式揭牌,成为皖北8市中首个获省政府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帮扶共建园区。大会上,甬蚌合作协议投资额超200亿元。

  哒哒哒,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响声,缝制速度每分钟达1万个线迹,缝合、包边……百荣服装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中活计。位于固镇县甬蚌产业合作园区的安徽百荣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是蚌埠2022年从宁波招引过来的企业。“甬蚌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市场需求有了深入了解,认为在蚌埠建设重要生产基地很有必要。”该公司董事长蒋雨雨表示,“对于劳动密集型服装纺织企业而言,来蚌埠建厂便于就近吸纳劳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改造升级周边农村闲置厂房、仓房等,并投入机械设备,培训工作人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蚌埠市还依托中国(蚌埠)传感谷共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一期总投资20亿元;蚌埠高新区与宁波前湾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期先导区占地约130亩。”陶广生介绍。

  在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一道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是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甬蚌合作以来,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一期项目,从厂房选址、定制建设到项目审批,从政策补贴兑现到后期保障服务,都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公司总部也于2021年从宁波搬到了蚌埠。”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做大各个产业链上的‘朋友圈’,我们积极引进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项目。上海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达产后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3000万元。”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说。

  如今,甬蚌项目合作不断提速。2月1日,落户蚌埠龙湖科创园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接收厂房——该项目从招商到签约仅用23天。

  陶广生告诉记者,下一步,以行业重点企业为支撑点,甬蚌两地将在补链、扩链、强链上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产业链释放聚合效应,让以链强产常态化。

货畅其道通江达海

  蚌埠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西向东横贯市区的淮河是其重要的通江达海运输大动脉。蚌埠港规划港口岸线总长度15850米,是皖北区域功能设施最为优良、操作货种最为齐全、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化港口。

  2022年5月,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及蚌埠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赴宁波舟山港开展业务对接。随后,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直达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30个小时,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攥指成拳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体化内生动力更为强劲。2021年底,《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一年多来,甬蚌合作成效如何?

“十年之约”强力开局

——浙江宁波与安徽蚌埠结对合作帮扶调查

经济日报记者 梁睿

春日清晨,淮河之畔的安徽蚌埠市阳光熠熠生辉。工厂车间机器的启动声、港口起重机作业的轰鸣声、运输船启航的汽笛声不绝于耳,蚌埠这个老工业城市充满着经济活力。

在蚌埠市政府办公楼里,40岁出头的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晓华正在办公桌前忙碌工作,手边摞着一叠介绍蚌埠特色农产品的手册。原本,他应该坐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宁波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的办公室里——改变他工作轨迹的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细化落实。

2021年12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沪苏浙8个市(区)与皖北8市的结对安排,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

人才互动是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六共六互”重点工作的重要一项。根据帮扶方案,去年底,包括余晓华在内的20名干部从宁波到蚌埠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帮助蚌埠老工业基地搭上长三角发展的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蚌埠市也分批次选派干部赴宁波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新经验和做法。

“目前,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明确了‘六共六互’工作方案,即战略共推、创新共进、产业共链、园区共建、资本共促、民生共享、开放互通、农品互销、文旅互融、人才互动、区县互结、商会互联。”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告诉记者。

产业共建不断提速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市有过高光时刻,但近两年工业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亟需转型突破。单纯依靠工业传统“老底片”,不足以点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城市注入新元素、新力量。“开会、研究、商讨,用心唱响甬蚌合作双城记。”陶广生表示,2022年3月8日,蚌埠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考察,围绕“六共六互”12个合作领域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拉开序幕。

为加快推进蚌埠市承接产业转移,去年9月,宁波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框架协议》;同年11月,蚌埠市发改委与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在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上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合作园区正式揭牌,成为皖北8市中首个获省政府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帮扶共建园区。大会上,甬蚌合作协议投资额超200亿元。

哒哒哒,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响声,缝制速度每分钟达1万个线迹,缝合、包边……百荣服装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中活计。位于固镇县甬蚌产业合作园区的安徽百荣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是蚌埠2022年从宁波招引过来的企业。“甬蚌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市场需求有了深入了解,认为在蚌埠建设重要生产基地很有必要。”该公司董事长蒋雨雨表示,“对于劳动密集型服装纺织企业而言,来蚌埠建厂便于就近吸纳劳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改造升级周边农村闲置厂房、仓房等,并投入机械设备,培训工作人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蚌埠市还依托中国(蚌埠)传感谷共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一期总投资20亿元;蚌埠高新区与宁波前湾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期先导区占地约130亩。”陶广生介绍。

在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一道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是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甬蚌合作以来,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一期项目,从厂房选址、定制建设到项目审批,从政策补贴兑现到后期保障服务,都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公司总部也于2021年从宁波搬到了蚌埠。”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做大各个产业链上的‘朋友圈’,我们积极引进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项目。上海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达产后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3000万元。”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说。

如今,甬蚌项目合作不断提速。2月1日,落户蚌埠龙湖科创园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接收厂房——该项目从招商到签约仅用23天。

陶广生告诉记者,下一步,以行业重点企业为支撑点,甬蚌两地将在补链、扩链、强链上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产业链释放聚合效应,让以链强产常态化。

货畅其道通江达海

蚌埠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西向东横贯市区的淮河是其重要的通江达海运输大动脉。蚌埠港规划港口岸线总长度15850米,是皖北区域功能设施最为优良、操作货种最为齐全、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化港口。

2022年5月,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及蚌埠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赴宁波舟山港开展业务对接。随后,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直达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30个小时,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结合宁波舟山港海港资源优势与蚌埠淮河天然航道优势,双方在推进甬蚌港航河海联运合作,共同打造蚌埠对外开放的交通物流大平台、营造开放共享物流通道等方面高度默契。”蚌埠港总经理助理林作张表示,这一方面符合宁波舟山港打造硬核强港向内河延伸服务的战略需要,另一方面也利于蚌埠市借助宁波舟山港的门户口岸优势“货通全球”,充分发挥淮河水系黄金水道对蚌埠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蚌埠加入“国际港”,出海就在家门口。蚌埠当地的货物运输效率极大提高。同时,蚌埠港与宁波舟山港签订集装箱还箱点协议,宁波远洋公司与安徽港航物流集团签订驳船运输协议,成功开通蚌埠至宁波舟山港航线。“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甬蚌港航一体化常态化运营,蚌埠港将会是淮河流域覆盖皖北和河南中原地带的重要开放窗口之一。”林作张介绍。

在打通、扩大出口通道的同时,蚌埠市还积极借鉴宁波成功经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线上出口交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浙江必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重度垂直于跨境电商出口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企业,借助引进这一平台,蚌埠市打造了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这也是皖北地区首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022年,蚌埠市领导来宁波招商,考察完投资环境后,我对于蚌埠乃至皖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浙江必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成说。

去年以来,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助力蚌埠构建全球开店、产业培育孵化以及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入驻园区的奥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货现场,一派繁忙,只见操作台前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打包发货。仓库门口,一辆辆快递运输车不时停靠在装卸平台,各类包裹从这里不间断发出。同样入驻该产业园的蚌埠巍艺彩商贸有限公司之前是蚌埠达人美甲厅,2017年开始转型升级,主要从事彩妆、美甲饰品以及环保工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园区致力于帮助皖北地区小微企业通过国内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让小微企业抢占先机。通过孵化,园区内一批企业已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韩国等地经销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负责人刘征告诉记者,手工艺品供应链企业获益更多。最初,这些企业的产品多以内贸为主,目前已远销俄罗斯、巴西及东南亚等地,推动了产业升级。“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83家,2022年营业收入达38.7亿元,日均发送包裹近5万件。”刘征告诉记者。

在近日召开的宁波—蚌埠商务系统对口合作座谈会上,甬蚌又签订了商务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建立干部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开放平台交流、共建共享海外仓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副局长崔世华表示,“将进一步推进电商交流合作,借鉴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建设经验,高标准建设蚌埠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两地在跨境电商主体招引培育、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借助宁波市海外仓优势,带动蚌埠市跨境电商企业发展”。

农品互销丰富供应

“今年春节期间,从蚌埠和平乳业运到宁波海宁的牛奶供不应求,我们及时追加了订单。”余晓华告诉记者,春节前,自己带着两位宁海县在蚌埠挂职干部走访了一批蚌埠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宁海县“集士驿站”线上采购平台选品,帮助和平乳业牛奶、白莲坡贡米等价值50万元的农特产品登上宁波市民餐桌。

农品互销是蚌埠与宁波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余晓华告诉记者,宁波市农产品本地自给率不到30%,蔬菜和肉类等主要依赖外地。蚌埠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是农产品输出大市。甬蚌合作后,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这段时间,蚌埠农产品的知名度在宁波不断提升,不少宁波企业主动来蚌埠考察采购,甬蚌之间农品互销迈出了新步伐。“蚌埠农产品品质上有保障,价格上有优势,极具市场竞争力。”余晓华说。

如今,宁波在当地名优农j9九游会备用网站的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专门设置了蚌埠展区,同时联系宁波工会、商务等部门来蚌埠采购,着力打响蚌埠农产品品牌。“宁波许多企业对蚌埠的特色农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去年以来,宁波市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应1.5万吨糯米订单合同;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与固镇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应15万头生猪订单合同。”余晓华介绍。

在甬蚌合作的难得机遇与农品互销的良好氛围下,去年,两市农业农村局还签订了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决定重点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现代种业发展等8个方面开展合作帮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其中,双方决定建设宁波“菜篮子”蚌埠基地,加强农业企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与宁波市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合作机制,推动蚌埠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宁波市场,共同拓展两地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

“我们正积极谋划进一步加强两地种业企业间的合作,并将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和‘公司 农户’等方式,大力推进肉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余晓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甬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聚焦宁波市农业产业优势和典型经验,强化沟通协作,探索建立完备、高效、便捷的学习交流机制,力争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数字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蚌埠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蚌埠市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科科长王姣姣告诉记者,2022年,蚌埠市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约334.57万吨,同比增长11.04%;销售总额1164.06亿元,同比增长13.13%。蚌山区奶产业、怀远县糯稻产业和固镇县肉鸡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98.32亿元,同比增长14.57%。

金融赋能助企“安家”

金融资本对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六共六互”中的重要一环。为加快企业在蚌“落地开花”,甬蚌双方共同推进政银信息交流,灵活应用“线上 线下”多种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在甬的蚌埠企业或在蚌的宁波企业服务力度。

光大银行蚌埠分行计划对从宁波新招商企业的授信模式开展创新,与光大银行宁波分行一起,推出“光大银行—蚌甬贷”信用类产品。目前,这一方案正在上报总行,待审批后即可批量授信。

资产抵押、财务抵押一直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重要凭证。为解决在蚌新建企业无历史财务数据支撑,尤其是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光大银行蚌埠分行与宁波分行联合授信——如果新招商的企业母公司为宁波分行存量客户,则由宁波分行出具建议,蚌埠分行发放贷款;如果是非存量客户,则由宁波分行对母公司开展甄别、尽调,出具建议,蚌埠分行发放贷款。“拟对现有授信政策进行突破,对于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可能存在注册资本规模小、无法在贷款批复前足额到位的情形。此类企业在拟授信额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前提下,授信金额将超过其实际到位的注册资本金。”光大银行蚌埠分行行长李珍珍说。

徽商银行作为安徽本土金融机构,自甬蚌合作开展以来,其蚌埠分行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金融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商会搭建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让信息连通,了解企业真实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直接、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设计甬蚌产业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我们一方面通过园区建设贷、园区运营贷、亩均项目贷帮助蚌埠市各级政府筑巢引凤,另一方面通过园区贷、招商引资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服务宁波来蚌企业,帮助企业‘安家落户’。”徽商银行蚌埠分行行长张缨告诉记者。

“徽商银行蚌埠分行是第一家给予我们支持的金融机构。2020年3月,公司投产需要部分资金补充,仅两个月左右,即审批通过额度1000万元,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说。

王姣姣告诉记者,最近蚌埠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甬蚌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在金融方面,除进一步改善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外,还将推动甬兴证券等宁波证券来蚌埠开展调研、培育开拓市场,开展两场以上投融资对接会;推广宁波先进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推动两地金融创新合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双墩文化各自孕育了甬蚌两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东海明珠甬城宁波与淮畔珠城蚌埠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的路上,共同泛起新的色彩与涟漪。

78

春日清晨,淮河之畔的安徽蚌埠市阳光熠熠生辉。工厂车间机器的启动声、港口起重机作业的轰鸣声、运输船启航的汽笛声不绝于耳,蚌埠这个老工业城市充满着经济活力。

在蚌埠市政府办公楼里,40岁出头的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晓华正在办公桌前忙碌工作,手边摞着一叠介绍蚌埠特色农产品的手册。原本,他应该坐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宁波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的办公室里——改变他工作轨迹的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细化落实。

  2021年12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沪苏浙8个市(区)与皖北8市的结对安排,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

  人才互动是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六共六互”重点工作的重要一项。根据帮扶方案,去年底,包括余晓华在内的20名干部从宁波到蚌埠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帮助蚌埠老工业基地搭上长三角发展的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蚌埠市也分批次选派干部赴宁波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新经验和做法。

  “目前,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明确了‘六共六互’工作方案,即战略共推、创新共进、产业共链、园区共建、资本共促、民生共享、开放互通、农品互销、文旅互融、人才互动、区县互结、商会互联。”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告诉记者。

产业共建不断提速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市有过高光时刻,但近两年工业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亟需转型突破。单纯依靠工业传统“老底片”,不足以点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城市注入新元素、新力量。“开会、研究、商讨,用心唱响甬蚌合作双城记。”陶广生表示,2022年3月8日,蚌埠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考察,围绕“六共六互”12个合作领域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拉开序幕。

  为加快推进蚌埠市承接产业转移,去年9月,宁波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框架协议》;同年11月,蚌埠市发改委与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在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上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合作园区正式揭牌,成为皖北8市中首个获省政府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帮扶共建园区。大会上,甬蚌合作协议投资额超200亿元。

  哒哒哒,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响声,缝制速度每分钟达1万个线迹,缝合、包边……百荣服装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中活计。位于固镇县甬蚌产业合作园区的安徽百荣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是蚌埠2022年从宁波招引过来的企业。“甬蚌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市场需求有了深入了解,认为在蚌埠建设重要生产基地很有必要。”该公司董事长蒋雨雨表示,“对于劳动密集型服装纺织企业而言,来蚌埠建厂便于就近吸纳劳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改造升级周边农村闲置厂房、仓房等,并投入机械设备,培训工作人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蚌埠市还依托中国(蚌埠)传感谷共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一期总投资20亿元;蚌埠高新区与宁波前湾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期先导区占地约130亩。”陶广生介绍。

  在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一道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是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甬蚌合作以来,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一期项目,从厂房选址、定制建设到项目审批,从政策补贴兑现到后期保障服务,都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公司总部也于2021年从宁波搬到了蚌埠。”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做大各个产业链上的‘朋友圈’,我们积极引进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项目。上海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达产后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3000万元。”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说。

  如今,甬蚌项目合作不断提速。2月1日,落户蚌埠龙湖科创园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接收厂房——该项目从招商到签约仅用23天。

  陶广生告诉记者,下一步,以行业重点企业为支撑点,甬蚌两地将在补链、扩链、强链上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产业链释放聚合效应,让以链强产常态化。

货畅其道通江达海

  蚌埠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西向东横贯市区的淮河是其重要的通江达海运输大动脉。蚌埠港规划港口岸线总长度15850米,是皖北区域功能设施最为优良、操作货种最为齐全、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化港口。

  2022年5月,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及蚌埠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赴宁波舟山港开展业务对接。随后,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直达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30个小时,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攥指成拳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体化内生动力更为强劲。2021年底,《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一年多来,甬蚌合作成效如何?

“十年之约”强力开局

——浙江宁波与安徽蚌埠结对合作帮扶调查

经济日报记者 梁睿

春日清晨,淮河之畔的安徽蚌埠市阳光熠熠生辉。工厂车间机器的启动声、港口起重机作业的轰鸣声、运输船启航的汽笛声不绝于耳,蚌埠这个老工业城市充满着经济活力。

在蚌埠市政府办公楼里,40岁出头的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晓华正在办公桌前忙碌工作,手边摞着一叠介绍蚌埠特色农产品的手册。原本,他应该坐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宁波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的办公室里——改变他工作轨迹的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细化落实。

2021年12月,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沪苏浙8个市(区)与皖北8市的结对安排,明确宁波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甬蚌“十年之约”正式开启。

人才互动是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蚌埠市“六共六互”重点工作的重要一项。根据帮扶方案,去年底,包括余晓华在内的20名干部从宁波到蚌埠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帮助蚌埠老工业基地搭上长三角发展的快车,实现高质量发展;蚌埠市也分批次选派干部赴宁波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新经验和做法。

“目前,两市结对合作帮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明确了‘六共六互’工作方案,即战略共推、创新共进、产业共链、园区共建、资本共促、民生共享、开放互通、农品互销、文旅互融、人才互动、区县互结、商会互联。”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告诉记者。

产业共建不断提速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市有过高光时刻,但近两年工业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亟需转型突破。单纯依靠工业传统“老底片”,不足以点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城市注入新元素、新力量。“开会、研究、商讨,用心唱响甬蚌合作双城记。”陶广生表示,2022年3月8日,蚌埠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考察,围绕“六共六互”12个合作领域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拉开序幕。

为加快推进蚌埠市承接产业转移,去年9月,宁波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框架协议》;同年11月,蚌埠市发改委与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在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式上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合作园区正式揭牌,成为皖北8市中首个获省政府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帮扶共建园区。大会上,甬蚌合作协议投资额超200亿元。

哒哒哒,伴随着缝纫机的转响声,缝制速度每分钟达1万个线迹,缝合、包边……百荣服装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中活计。位于固镇县甬蚌产业合作园区的安徽百荣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是蚌埠2022年从宁波招引过来的企业。“甬蚌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市场需求有了深入了解,认为在蚌埠建设重要生产基地很有必要。”该公司董事长蒋雨雨表示,“对于劳动密集型服装纺织企业而言,来蚌埠建厂便于就近吸纳劳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改造升级周边农村闲置厂房、仓房等,并投入机械设备,培训工作人员,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蚌埠市还依托中国(蚌埠)传感谷共建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一期总投资20亿元;蚌埠高新区与宁波前湾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期先导区占地约130亩。”陶广生介绍。

在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一道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是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甬蚌合作以来,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一期项目,从厂房选址、定制建设到项目审批,从政策补贴兑现到后期保障服务,都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公司总部也于2021年从宁波搬到了蚌埠。”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蚌埠经开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人工智能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做大各个产业链上的‘朋友圈’,我们积极引进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项目。上海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达产后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3000万元。”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董思敏说。

如今,甬蚌项目合作不断提速。2月1日,落户蚌埠龙湖科创园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接收厂房——该项目从招商到签约仅用23天。

陶广生告诉记者,下一步,以行业重点企业为支撑点,甬蚌两地将在补链、扩链、强链上合作更加紧密,推动产业链释放聚合效应,让以链强产常态化。

货畅其道通江达海

蚌埠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西向东横贯市区的淮河是其重要的通江达海运输大动脉。蚌埠港规划港口岸线总长度15850米,是皖北区域功能设施最为优良、操作货种最为齐全、辐射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化港口。

2022年5月,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及蚌埠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赴宁波舟山港开展业务对接。随后,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直达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30个小时,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结合宁波舟山港海港资源优势与蚌埠淮河天然航道优势,双方在推进甬蚌港航河海联运合作,共同打造蚌埠对外开放的交通物流大平台、营造开放共享物流通道等方面高度默契。”蚌埠港总经理助理林作张表示,这一方面符合宁波舟山港打造硬核强港向内河延伸服务的战略需要,另一方面也利于蚌埠市借助宁波舟山港的门户口岸优势“货通全球”,充分发挥淮河水系黄金水道对蚌埠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蚌埠加入“国际港”,出海就在家门口。蚌埠当地的货物运输效率极大提高。同时,蚌埠港与宁波舟山港签订集装箱还箱点协议,宁波远洋公司与安徽港航物流集团签订驳船运输协议,成功开通蚌埠至宁波舟山港航线。“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甬蚌港航一体化常态化运营,蚌埠港将会是淮河流域覆盖皖北和河南中原地带的重要开放窗口之一。”林作张介绍。

在打通、扩大出口通道的同时,蚌埠市还积极借鉴宁波成功经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线上出口交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浙江必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重度垂直于跨境电商出口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企业,借助引进这一平台,蚌埠市打造了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这也是皖北地区首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022年,蚌埠市领导来宁波招商,考察完投资环境后,我对于蚌埠乃至皖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浙江必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成说。

去年以来,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助力蚌埠构建全球开店、产业培育孵化以及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入驻园区的奥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货现场,一派繁忙,只见操作台前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打包发货。仓库门口,一辆辆快递运输车不时停靠在装卸平台,各类包裹从这里不间断发出。同样入驻该产业园的蚌埠巍艺彩商贸有限公司之前是蚌埠达人美甲厅,2017年开始转型升级,主要从事彩妆、美甲饰品以及环保工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园区致力于帮助皖北地区小微企业通过国内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让小微企业抢占先机。通过孵化,园区内一批企业已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韩国等地经销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负责人刘征告诉记者,手工艺品供应链企业获益更多。最初,这些企业的产品多以内贸为主,目前已远销俄罗斯、巴西及东南亚等地,推动了产业升级。“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83家,2022年营业收入达38.7亿元,日均发送包裹近5万件。”刘征告诉记者。

在近日召开的宁波—蚌埠商务系统对口合作座谈会上,甬蚌又签订了商务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建立干部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开放平台交流、共建共享海外仓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副局长崔世华表示,“将进一步推进电商交流合作,借鉴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建设经验,高标准建设蚌埠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两地在跨境电商主体招引培育、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借助宁波市海外仓优势,带动蚌埠市跨境电商企业发展”。

农品互销丰富供应

“今年春节期间,从蚌埠和平乳业运到宁波海宁的牛奶供不应求,我们及时追加了订单。”余晓华告诉记者,春节前,自己带着两位宁海县在蚌埠挂职干部走访了一批蚌埠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宁海县“集士驿站”线上采购平台选品,帮助和平乳业牛奶、白莲坡贡米等价值50万元的农特产品登上宁波市民餐桌。

农品互销是蚌埠与宁波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余晓华告诉记者,宁波市农产品本地自给率不到30%,蔬菜和肉类等主要依赖外地。蚌埠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是农产品输出大市。甬蚌合作后,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这段时间,蚌埠农产品的知名度在宁波不断提升,不少宁波企业主动来蚌埠考察采购,甬蚌之间农品互销迈出了新步伐。“蚌埠农产品品质上有保障,价格上有优势,极具市场竞争力。”余晓华说。

如今,宁波在当地名优农j9九游会备用网站的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专门设置了蚌埠展区,同时联系宁波工会、商务等部门来蚌埠采购,着力打响蚌埠农产品品牌。“宁波许多企业对蚌埠的特色农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去年以来,宁波市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应1.5万吨糯米订单合同;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与固镇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应15万头生猪订单合同。”余晓华介绍。

在甬蚌合作的难得机遇与农品互销的良好氛围下,去年,两市农业农村局还签订了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决定重点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现代种业发展等8个方面开展合作帮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其中,双方决定建设宁波“菜篮子”蚌埠基地,加强农业企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与宁波市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合作机制,推动蚌埠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宁波市场,共同拓展两地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

“我们正积极谋划进一步加强两地种业企业间的合作,并将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和‘公司 农户’等方式,大力推进肉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余晓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甬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聚焦宁波市农业产业优势和典型经验,强化沟通协作,探索建立完备、高效、便捷的学习交流机制,力争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数字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蚌埠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蚌埠市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科科长王姣姣告诉记者,2022年,蚌埠市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约334.57万吨,同比增长11.04%;销售总额1164.06亿元,同比增长13.13%。蚌山区奶产业、怀远县糯稻产业和固镇县肉鸡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98.32亿元,同比增长14.57%。

金融赋能助企“安家”

金融资本对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六共六互”中的重要一环。为加快企业在蚌“落地开花”,甬蚌双方共同推进政银信息交流,灵活应用“线上 线下”多种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在甬的蚌埠企业或在蚌的宁波企业服务力度。

光大银行蚌埠分行计划对从宁波新招商企业的授信模式开展创新,与光大银行宁波分行一起,推出“光大银行—蚌甬贷”信用类产品。目前,这一方案正在上报总行,待审批后即可批量授信。

资产抵押、财务抵押一直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重要凭证。为解决在蚌新建企业无历史财务数据支撑,尤其是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光大银行蚌埠分行与宁波分行联合授信——如果新招商的企业母公司为宁波分行存量客户,则由宁波分行出具建议,蚌埠分行发放贷款;如果是非存量客户,则由宁波分行对母公司开展甄别、尽调,出具建议,蚌埠分行发放贷款。“拟对现有授信政策进行突破,对于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可能存在注册资本规模小、无法在贷款批复前足额到位的情形。此类企业在拟授信额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前提下,授信金额将超过其实际到位的注册资本金。”光大银行蚌埠分行行长李珍珍说。

徽商银行作为安徽本土金融机构,自甬蚌合作开展以来,其蚌埠分行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金融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商会搭建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让信息连通,了解企业真实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直接、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设计甬蚌产业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我们一方面通过园区建设贷、园区运营贷、亩均项目贷帮助蚌埠市各级政府筑巢引凤,另一方面通过园区贷、招商引资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服务宁波来蚌企业,帮助企业‘安家落户’。”徽商银行蚌埠分行行长张缨告诉记者。

“徽商银行蚌埠分行是第一家给予我们支持的金融机构。2020年3月,公司投产需要部分资金补充,仅两个月左右,即审批通过额度1000万元,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说。

王姣姣告诉记者,最近蚌埠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甬蚌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在金融方面,除进一步改善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外,还将推动甬兴证券等宁波证券来蚌埠开展调研、培育开拓市场,开展两场以上投融资对接会;推广宁波先进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推动两地金融创新合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双墩文化各自孕育了甬蚌两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东海明珠甬城宁波与淮畔珠城蚌埠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的路上,共同泛起新的色彩与涟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