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医联体建设让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2023-04-07 07:46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报融媒体记者 陈瑶

马城镇居民周明尧的母亲前阵子不慎摔断了股骨头,以往他们会去市区就诊,但这次他们选择了在家门口看病。“这次我母亲手术,感觉很好,都是市里的专家来手术,医院的设施、医护服务都很棒。”周明尧对母亲这次接受的治疗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成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一个关键。禹会区政府通过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在马城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投资约13000万元、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派驻骨干医生(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及相关检查科室等专业技术人员40人,进行专家定期坐诊、手术带教、远程医疗等全面指导和帮扶。派驻的专家可以在当地广泛开展胃肠镜、ct检查以及妇产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手术,使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手术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并且还形成了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均衡稳步发展的好势头,填补了基层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使卫生院诊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切实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实际困难,造福一方百姓。

“俺们本以为来大医院看病,要排队、托关系找人,还多花钱,哪知道转来了就看,根本不费事,钱也不多花。大夫们不仅看病看得好,也负责任,手术很顺利。”4月6日下午,马城镇居民陈荣英因消化道大出血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了手术,其家人对这次治疗过程很满意。

4月3日,陈荣英因身体不适,前往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马城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在当地进行了心电图、血常规、腹部b超等多项检查。住院三天后,因陈荣英已78岁且有多种基础病和手术史,主治医生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建议转诊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月5日下午,陈荣英办理了转诊手续,直接从马城镇转到了市区,医生根据其身体情况,4月6日就对她进行了手术治疗。

“首诊在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是分级诊疗所要建立的就医秩序。记者注意到,推进分级诊疗成为被医联体放在重要位置的任务。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了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基层机构就会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患者的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转回到基层医疗机构接续治疗或康复;另外,患者出现急症等特殊情况,需要急诊的,可以直接到二、三级医院急诊室就诊。

“业务水平上升后,在大医院治疗的患者进入康复期会主动回到基层康复,把床位腾给更需要的大病患者,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使用。”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人丁锦珍告诉记者,医联体的建立使基层医院得到更多的技术扶持和管理扶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临床、护理、医技、财务、信息等人员,参与禹会分院建设、管理和医疗工作开展。

除了人力、技术、财力的大力支持,据悉,为建立合理规范的转诊制度,助推和完善分级诊疗,市第一人民医院明确“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减免医保起付线”的规定。通过系统逐级转诊住院的患者,“上转”补齐上级医院起付线差额,“下转”病人不再支付下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同时,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启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联体实现了信息系统一体化,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所有门诊、住院医生、护士工作站、影像、检验等信息系统、药品耗材调拨等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一体化。通过医联体合作关系,乡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成为了专家资源“下沉”的最大受益者。

105

蚌报融媒体记者 陈瑶

马城镇居民周明尧的母亲前阵子不慎摔断了股骨头,以往他们会去市区就诊,但这次他们选择了在家门口看病。“这次我母亲手术,感觉很好,都是市里的专家来手术,医院的设施、医护服务都很棒。”周明尧对母亲这次接受的治疗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成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一个关键。禹会区政府通过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在马城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投资约13000万元、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派驻骨干医生(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及相关检查科室等专业技术人员40人,进行专家定期坐诊、手术带教、远程医疗等全面指导和帮扶。派驻的专家可以在当地广泛开展胃肠镜、ct检查以及妇产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手术,使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手术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并且还形成了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均衡稳步发展的好势头,填补了基层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使卫生院诊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切实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实际困难,造福一方百姓。

“俺们本以为来大医院看病,要排队、托关系找人,还多花钱,哪知道转来了就看,根本不费事,钱也不多花。大夫们不仅看病看得好,也负责任,手术很顺利。”4月6日下午,马城镇居民陈荣英因消化道大出血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了手术,其家人对这次治疗过程很满意。

4月3日,陈荣英因身体不适,前往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马城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在当地进行了心电图、血常规、腹部b超等多项检查。住院三天后,因陈荣英已78岁且有多种基础病和手术史,主治医生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建议转诊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月5日下午,陈荣英办理了转诊手续,直接从马城镇转到了市区,医生根据其身体情况,4月6日就对她进行了手术治疗。

“首诊在社区、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是分级诊疗所要建立的就医秩序。记者注意到,推进分级诊疗成为被医联体放在重要位置的任务。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了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基层机构就会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患者的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转回到基层医疗机构接续治疗或康复;另外,患者出现急症等特殊情况,需要急诊的,可以直接到二、三级医院急诊室就诊。

“业务水平上升后,在大医院治疗的患者进入康复期会主动回到基层康复,把床位腾给更需要的大病患者,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使用。”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人丁锦珍告诉记者,医联体的建立使基层医院得到更多的技术扶持和管理扶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临床、护理、医技、财务、信息等人员,参与禹会分院建设、管理和医疗工作开展。

除了人力、技术、财力的大力支持,据悉,为建立合理规范的转诊制度,助推和完善分级诊疗,市第一人民医院明确“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减免医保起付线”的规定。通过系统逐级转诊住院的患者,“上转”补齐上级医院起付线差额,“下转”病人不再支付下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同时,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启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联体实现了信息系统一体化,第一人民医院禹会分院所有门诊、住院医生、护士工作站、影像、检验等信息系统、药品耗材调拨等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一体化。通过医联体合作关系,乡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成为了专家资源“下沉”的最大受益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
网站地图